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可建屋盖房,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中国古代的小故事中总是蕴含着许多大道理,能够带给今天的我们许多新的启示。到底砖头和石头那个是有用的?有用的为什么不能够长久地存在?为什么无用的反而活得更长? 其实,这同样是困绕做人力资源的人员的最基本的但是又很难轻易解开的一个题目:为什么人才的流动总是很快?为什么人才不能够在一个企业里长期地呆下去?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结果很快地流动?
读老子与老翁的论证得结论:关键就在于人力资源部门评价员工绩效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他们在很多的时候都是采用同老翁的理论一样的方法,因为有用的人才总是有棱有角的,这种棱角或者是使这些人才不屑于那些评价的项目指标,或者总是让别的人受伤,而不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是不好的:一个企业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就可以支撑下去的,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人才的能力无法尽力发挥,在自己的能力无法发挥的情况下,人才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优势得不到体现自己的薪酬、心里满足感等一系列的东西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人们内心的评价尺度一旦对自己的评价不高的话,人们的选择要么是怠工,要么是闷闷不乐地选择离开。所以,企业中的优秀员工的流失就这样出现了。 反观那些中庸之才,他们由于像石头一样没有自己的棱角,各个方面都不会碰伤人,反而在企业中起着一种粘合剂的作用,使整个企业团体的集体记忆能力增强,逐渐融合了各个不同方面的利益,相对于具有棱角的人才来说,他们让各个方面都能够基本满足,在满足的基础上他们总能够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评价感到不错,即使是大家有什么意见也碍于交情的面子不能够痛快地表达,所以这些中庸之才能够在企业中顺利地存活下去,能够像老翁一样“长命百岁”。 通过对以上两种人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优秀的人才不可能是在一个庸俗的企业中出现的原因了。要么现实的结果就是那些有棱有角的人才在一再经受打击之后也变得事故圆滑,成为那些中庸之才,这样什么也不做也不用得罪人,在一个近朱者的环境中你想独自坚持黑色?那可能吗?!要么就是优秀的人才跳槽,跳到一个充满优秀的、能够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地方,这样有才能的人也就不会跟那些中庸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郁郁不得志了。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讲的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中找到庸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同样,在一个庸俗的企业中想找到优秀的人才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你找的工作是什么?不用看你的人,看你的工作单位和你的周围的同事、同学的素质,基本上就可以把你的个人特征判断出来。所以这也是企业为什么偏爱名校的毕业生、毕业生都喜欢“嫁”一个好单位的原因了。分辨人才的方法你知道了吗? |